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2014年09月13日 13:42:07 访问量:1971

临沧市教育局文件

临教发〔2014214

临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市直相关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滇西南教育高地建设, 现将 《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试行) (以下简称 《办法》 )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县(区) 、各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办法》 的制定参照了相关 的教育法律、 法规和文件, 是规范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对于加强我市各中小学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各中小学要把贯彻落实 《办法》 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加强学习宣传。要认真做好《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将其作为培训校长、 教师和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 使 《办法》 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完善规章制度。要以贯彻执行 《办法》为契机, 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县(区)、学校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校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  校长对贯彻落实  《办法》  负全面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  逐步将学校管理工作纳入制 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 认真抓好落实。 要认真对照 《办法》 切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市教育局将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和考评。 课改示范校在执行《办法》 时要以身作则,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同时, 在今后的课改示范校和名校评选中, 将把对 《办法》 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

要考评内容。

五、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六、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附件: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临沧市教育局

                                                                                                         2014 8 23

 

临沧市中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抓好这一中心工作, 必须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为切实有效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加强教学研究, 激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营造和谐、有序、奋进的教学氛围,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管理

(一)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 实行校长、 教务主任 (教科室主任) 教研组 (备课组) 科任教师四级教学管理责任制。 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 全面规划, 有效组织, 科学决策与评价, 深入教学第一线, 及时发观、 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

中的重大问题, 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 教务主任、 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充分依靠教研组、 年级组、 备课组, 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 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 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 校长参加, 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 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 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 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二)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 《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 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三) 课程计划管理。 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 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 同时, 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四) 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每学期初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 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  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科室等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教研组工作计划、

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 统筹协调,对各年级、 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 对各项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作为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  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  应在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 学校教科室参与,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3、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 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要求。 计划由教研组制定, 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 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4、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  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  计划内容包括: 教材分析、 目标要求、 教学进度、 集体备课活动、 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  (或活动课)  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没有设立备课组的学校, 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5、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

6、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 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 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拟定教学进度, 提出教学质量目标, 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7、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学期结束时, 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 结合工作进度, 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 并写出书面总结, 交教务部门存档。 教学工作总结包括: 工作进展概况、 主要成绩、 经验及体会、 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五) 教学过程管理。 教务处、 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 及时反馈意见。 教学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 1 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 考试、 放假, 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

(六) 教学结果管理。 每学年结束时, 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 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 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七) 教学档案管理。 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 包括工作手册、 各类表格、 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 学生成长档案等, 都要有案备查。 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如实填写基本情况、 教学工作情况、 教科研工作情况、 进修培训情况、 专职管理工作情况、 业务考核情况、 奖惩情况等材料, 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 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八)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 做好基础资料, 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

(九) 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 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一)备课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检测。

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 ,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任务和要求, 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 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结合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 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 知识基础、能力水平、 学习习惯、 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 因材施教。 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 遵循认知规律, 选择最佳教法, 精心设计程序,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有效开发、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备课要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二)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贯彻落实好主备课制度。

1 集体备课要求: 做到“四定”、 “四有”、 “五统一”。 “四定”:定时间, 坚持每周、 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 定地点, 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 以便于活动组织; 定内容, 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 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 严禁流于形式; 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 有记录、 有总结、 有考评。 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2、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 (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 并提交同组其他教师; (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 形成“备课组教案”, 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 (独立备课) 时使用; (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 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 ,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三)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

1、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  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二是教师用的导案, 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2、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 教学目标、 讲评重点和过程。 讲评过程包括: 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得失情况。 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 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 引导学生修改完善。 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 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后记。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 300 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得无教案上课, 不用旧教案上课, 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 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不能不切实际滥用, 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四)建立教案检查制度。

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  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设计是否恰当, 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 是否讲练结合, 精讲精练。 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  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 (备课组) 周查制度、 学校月查制度, 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录。 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每次检查后要通过会议或公示等向教师进行检查情况反馈,并将优秀教案进行展览。

三、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 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 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学习资源充足科学,  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 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

(一)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 以基础知识为根本, 以能力为重点, 以思维为核心, 以发展为目标,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  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注重当堂达标检测,力求“堂堂清”、“课课清”,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 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师生协同效应, 让学生合作学习; 以问题为纽带, 让学生探究学习;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生个性化学习; 还原教育生活本色, 让学生体验性学习; 重视整合课程资源, 让学生综合性学习。 以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着眼点,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包括思维方法, 分析、归纳、 记忆方法等, 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三)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主动参与, 走进学生心灵, 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师生共同构建和谐、 融洽、 平等的民主课堂和激励、竞争、奋进的高效课堂。

(四)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 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 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五)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 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 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 课堂内发生的问题, 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 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 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 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 要耐心说服教育, 不得体 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

(六)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 课堂上,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 未经教务部门同意, 不得随意调课, 更不准随便缺课, 不占用自习课或其他课程上课; 教师每节课要提前候课, 不迟到、 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 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 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 不在课堂上抽烟, 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  严禁酒后上课;  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  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 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教态要大方、 自然、 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 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 板书要清楚, 布局结构合理, 能体现出讲课重点; 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计划, 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  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 ,记录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 ;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 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抽查情况要进行公示; 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学校要组织学生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业原则上应“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  有改必讲,  有错必纠”。

(一)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置,  细心批改,  反馈及时,  方法有效。 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 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 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 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 复习的指导和检查, 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要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 调查、 考察、 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 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 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 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 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 通过多样化作业, 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凡应布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布置作业。 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 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要科学设置作业, 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 量、 度。 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 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1)一至六年级

语文: 1¬2 年级】 ①写字作业本 (使用铅笔按课书写)   ②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扩词训练,按课书写) ;③语文练习册 (全批全改并订正) ④写话本 (每单元一次写话训练,内容设计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融入童谣创编、 看图写话等特色内容,一年级可以尝试用拼音写话) 3¬6 年级】①基础知识作业(三年级使用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 组词训练; 四五六年级可使用方格练习本进行生字词语的巩固与积累) ;②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③写字作业(依据写字教材,设钢笔字、毛笔字两类,每周分别不少于  1  次。)④课内习作(以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习作训练为内容, 一个单元不得少于一次; 要求全批、 全改; 提倡面批、 眉批等。 ⑤课外习作与小练笔 (整合习作练笔、阅读笔记及周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  可自行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本班特色,每周至少一次)

数学: 每节课一次课堂作业。 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田字格练习写数,  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使用横格小算术本,  铅笔书写;  三、四、五、六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英语: 设口语、 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 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每周 1¬2 次。有条件的学校提倡设置录音作业。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音乐、体育、 科学等学科除设必要的书面作业外, 应按课程标准要求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不少于  12 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 1 次作业。

2)七至九年级

语文: 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 1 次, 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 2/3。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8 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  10次。

数学:每周 4 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 2 个题。

英语:每周 3 次,听写 1 次,每两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物理:每周 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化学:每周 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  1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3)高中阶段

语文: 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8 次。 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写随笔、周记等,每学期不少于 12 次。

数学:每周 5 次。

英语:基础知识作业每周 4 次;英语作文每周一篇。

物理、 化学、 生物: 未分文理科前每周 3 次, 分文理科后每周 4 次。

政治、 历史、 地理: 未分文理科前每周 2 次; 分文理科后每周 3 次。

高中艺体类考生作业由专业学科教师酌情设定。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 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 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 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 1 小时,  初中不超过1.5 小时,高中不超过  2 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四)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 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 有规范的批阅标记,  并标明批阅日期,  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 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 硬性作业要全批全改,  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第、日期等, 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 作文 (习作) 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  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五)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 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独立完成作业, 字迹要工整, 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 做错要订正。 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六) 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 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 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五、实验教学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探究知识、培养能力、 开拓视野、 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 制订实验计划, 科学安排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  演示实验应达到 100%  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 90%以上。

(二)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精心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  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  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三)课堂落实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指导,  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开发探究实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  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  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五)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六)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 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广泛制作教具。 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 有新意, 能直接应用于教学, 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六、课内外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

(一) 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 一般情况下, 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 晚自习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 无论课内外辅导, 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纠偏或培优、提高等。

(二)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 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 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三)规范辅导行为。 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 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 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  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七、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课外活动包括: 学科兴趣小组活动、 竞赛培训、 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

(二)  教师要积极承担学校或教研组安排的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 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

(三) 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 形式多样, 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校教务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登记。

八、考试与评价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 反馈、 导向、 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一) 教学质量检测。 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 。检测分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和高、 中考模拟测试。 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期末检测由县 (区) 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 高中期末考试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实施, 高、 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检测及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 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 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严格监考要求, 客观评定成绩, 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二)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 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 听课、 谈话、 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 教学业绩、 教研成果等, 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三) 普通高中要通过课时记录、 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 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 准确、 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

(四) 综合素质评价。 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 要从小学、 初中、 高中起始年级开始, 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 整理、 评价、 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五)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对学习成绩优秀、 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九、教研与培训

(一) 发挥教研部门作用。 市、 ()教研部门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 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 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 评课、 调研常规教学, 每学期听课 40 节以上,上示范课 2 节以上, 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 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 接受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指导, 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二) 常规教研活动。 教研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教研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 听课、 说课、 评课等系列活动, 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教务处要不定期抽查。

(三)  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  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 通过校本研究, 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反思, 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要通过校本研究, 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四) 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 以主备课为抓手, 以课例为载体, 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 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 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示范课、 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 同课异上等, 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五)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 学习诊断、 作业设计、 命题研究等, 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 研究教学过程, 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 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 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高效课堂。 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 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六)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 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修订完善公开课、 听课和评课制度。 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次公开课, 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 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兼课率必须达到 90%以上,  授课量不少于教师平均授课量的三分之一, 校长、 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5 节, 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 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  15 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 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 评课的组织。 听本校教师的课,  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  并有评课记录;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域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  共同发展;  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 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教师外出听课、 参加培训学习, 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 即作一个专题汇报, 交一份学习心得, 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七)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特级教师、  省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面向全县(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市级骨干教师、 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  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

(八)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构建学习型校园。 应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多种形式, 鼓励教师多读书, 读好书, 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 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  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  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  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九)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  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 校本课程、 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  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  反思就是研究,  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完善, 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 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逐步掌握教学规律, 形成教学思想, 在实 践、 探索、 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 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4、学校教科室或教务处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 严格立项申报程序, 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提出问题, 确立课题, 认真选题, 搞好论证, 严格评审, 及时公布; 切实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制订研究方案, 组织行动研究, 加强过程指导, 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十) 加强校本培训。 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每学期小学、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24 个学时,校本培训时间不少于 48 个学时, 每年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 72 个学时。 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的培训任务:  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  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 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  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  有一篇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并鼓励在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  1500  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十一) 强化教科研管理。 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  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十、督查与结果运用

(一) 学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 教务处、 教科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 听课评课、 作业批改、 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督查, 实行一查一通报, 一查一整改,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把自查结果通过教师会、 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反馈, 并把自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 评优评先、 职称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挂钩。

(二) 在常规检查以外, 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 纪律考勤、 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 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 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 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三)市、 县(区) 教育局要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视导机制。 通过调研视导, 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视导结果向教师本人及学校相关领导反馈,  激励先进、  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学校要将教研部门反馈的情况进行整理, 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要及时改进。 教研部门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视导结果纳入学校年终教育考评。  公开课、  备课、  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检查结果中有一项为“不合格”的教师,  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 当年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五分之一,教务主任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四分之一, 教务主任和分管副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三分之一, 教务主任、分管副校长和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同时,学校要向教育局说明原因并上报整改措施,学校当年不得评为 “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四)县(区)教育局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对教学质量出色的学校给予表彰,对有突出问题的学校进行告诫。 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纳入年终教育考评。 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列后三位的学校要向教育局说明原因并上报整改措施。

                                                               临沧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 8 25 日印发

 

  • 附件(1个)
  • 附件:临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临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通知.pdf (333kb) 下载
编辑:罗国秀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镇康县南伞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镇康县南伞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德胜社区南伞街2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